
更丰富 更及时
WE ARE ENERGY
半导体“孤勇者”——走过漫长依旧灿烂
发布时间:
2022-12-08
作者:
恩纳基智能科技
半导体拼到最后,拼的是人才。那希望人才们,可以拼到最后。
有人说,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有很多方面,制程、设备、资金……但是半导体拼到最后拼的是人才。近年来,半导体行业迅猛发展,人才需求高涨,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说道“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新生代的力量固然重要,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半导体“老人”坚守在岗位,他们的半导体职业生涯漫长却步履维艰,风雨兼程但是每一步都给半导体事业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张汝京:冰雪交加,依旧热血沸腾
提起张汝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先后创办了中芯国际、新昇半导体,以及芯恩三家公司,单凭一己之力就将中国芯片拽进国际赛道的“中国半导体之父”。74岁的高龄,如今依然在一线战斗……
2000年中芯国际
2000年,张汝京在和台积电完成世大半导体并购之后,回到大陆开始谋划建厂。他在TI工作的20多年里,帮助TI建立了9座工厂,被公认是全球半导体界的“建厂狂魔”。
2014年新昇半导体
2009年离开中芯国际后,正式进入LED研发制造及LED相关应用产品领域,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在国内投资了4家LED企业,涵盖LED上游衬底材料、芯片和下游照明应用领域,投资金额超过35亿元。
2018年芯恩半导体
2018年5月18日,张汝京再次创办了芯恩。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性芯片短缺,主要缺的是8英寸和12英寸成熟制程的产品,芯恩在2021年开年后有新进展,8英寸芯片厂的动力厂房、研发、设计、办公楼六栋单体完成主体施工,于二季度投产,12英寸成熟工艺也于第三季度时生产。
2022年不只积塔半导体
今年5月,张汝京在芯恩半导体的使命已经告一段落。2017年积塔半导体在上海正式成立,专注于特色工艺的芯片制造,是国内最早从事汽车电子芯片、IGBT芯片制造企业,在模拟电路、功率器件芯片代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伴随着张汝京的到来,这对于积塔半导体的下一步发展无疑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英雄不落幕,张汝京依旧热血沸腾:“大家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决心,用更有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心态把项目做成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出贡献!”
王东升:传奇液晶之路
1992年,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7年,濒临破产。同年9月,时年35岁的王东升推却了其他公司给予的高薪厚职,临危受命,毅然接下了年亏损数千万元、频临倒闭的北京电子管厂,担任该厂厂长。1993年4月,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王东升的带领下,京东方成为中国唯一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和制造全系列半导体显示产品的企业,在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已与国际产业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2019年6月,王东升卸任京东方董事长一职,进入奕斯伟投身芯片领域。王东升说:“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界的老兵,我一直梦想能为解决中国大陆‘缺芯少屏’做点事,加上朋友说你已经把屏的问题解决了,应该在芯的方面做点贡献,2019年7月,我将京东方交给年轻一代后,开始了芯的事业。”2020年6月8日,奕斯伟宣布完成B轮融资,总金额超过20亿元。成立十个月后能获得B轮融资的企业并不多。王东升带领的奕斯伟,在半导体行业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半年后,奕斯伟又完成2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这家承载着王东升青云之志的面板上游零组件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京东方芯片的主要供应商。
吉姆·凯勒:半导体游侠
芯片设计领域的传奇大神,被称为“半导体游侠”的JimKeller(吉姆·凯勒),凭借着过人的技术在众多高学历人才的半导体行业来去如风。吉姆·凯勒1958年出生于美国,1980年凯勒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学士学位,之后他开启了作为芯片设计工程师的职业人生。在近40年的半导体职业生涯中,吉姆·凯勒曾任职于DEC、AMD、Sibyte、博通、PA-Semi、苹果、特斯拉、英特尔等公司。对于大众来说,他就像一个传奇,以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的身份在遍地博士的半导体行业走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位置,而且所到之处几乎都会掀起一场变革。
以下是他的职位调动。
吉姆·凯勒在中文网站上有一个昵称,“硅仙人”。“硅”就是芯片,这个显然是对Jim Keller一生化腐朽为神奇,点硅成金之术的肯定。吉姆·凯勒在接受HPCwire采访时被称作“值得关注的人”,他也描述了他有趣的职业生涯:“第一,我一直致力于解决有趣的问题。第二点是我真正地了解了我正在做的事情,以及设计结果的好坏(无论好坏)。细节和问题启发了我,我们从错误中学到的,往往比成功要多。”
发展半导体的路并不平坦,但是前辈为后人努力照亮的样子也足以让人为之动容。希望这些人才们,可以走的很久,拼到最后。